精品项目

  • 首页
  • 精品项目
  • 元宵节

元宵节

2025-03-14 14:35:24


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天官节、春灯节、小正月、元夕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

元宵节这个名字怎么来的?
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

2008年,元宵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元宵节

关于元宵节的来历,自古至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,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。

第一个传说,相传,汉文帝(前179—前157年)为纪念“平吕氏之乱”而设,为了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,每逢此夜,必出宫游玩,与民同乐,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,以示庆祝。从此,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。

第二个传说,根据道教的“三元说”,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元宵节又称“上元节”,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。

第三个传说,起源于“火把节”,汉代时,百姓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唐宋以来,这项活动已非常兴盛,从晚上一直到白天才结束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,火把也逐渐演变成了彩灯。一直到今天,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仍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

当然,有信息显示,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,到了汉代已经得到了官方的重视,司马迁创建《太初历》时,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,标志着这一节日的官方化。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举行祭祀“太一”的活动,被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

关于元宵节习俗,随历史的发展而扩展变化。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花灯习俗为主,还有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、舞龙舞狮、踩高跷、跑旱船、扭秧歌等等。

6686体育官网下载

就节期长短也因历史时期不同而有所变化。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达到整整十天时间。那精巧、多彩的灯火,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。至清代,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。

赏花灯有个重要的内容,就是猜灯谜。其实,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,那时叫“隐语”,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“谜”,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,就变为了猜灯谜。

元宵节的饮食也很有特色,主要就是吃元宵。

元宵古称“浮元子”,后来又叫“汤团”或“汤圆”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。

元宵作为食品,有一个渐渐的变化过程。唐朝的元宵节食品是面蚕。宋代以前主要用来祭祀,到南宋时,出现了所谓的“乳糖圆子”,这应该是汤圆的前身。

慢慢地,元宵的制作越来越精致。光就面皮而言,就有江米面、粘高梁面、黄米面和苞榖面。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,应有尽有,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、山楂白糖、什锦、豆沙、芝麻、花生等;咸的有猪油肉馅,可以作油炸炒元宵。素的有芥、蒜、韭、姜组成的五辛元宵,表示勤劳、长久、向上之意。

元宵制作的方法南北各异,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。烹饪方式有蒸、煮、煎、炸等多种,非常美味可口。

元宵大小形状也变化多样,大的有乒乓球大小,小的则只有黄豆一般大;除了做成圆球形状外,还有元宝状的,各类水果、动物形状的,有的表面会带有字、图案,等等。

在古代,元宵节还是约会的日子。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,古时候,无论大户人家的小姐,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孩,平时很少有机会出门,只有正月十五,才可以出来赏花灯、看社火。由此,元宵节就成了邂逅爱情的好时机。

欧阳修《生查子·元夕》的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》的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”,都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此类场景。

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,已构成春节年俗的重要内容,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“狂欢节”,“闹”元宵,一个“闹”字,道尽了元宵节的全部特质。

我们中国人崇尚“圆”,“圆”寄托着民族的情感、精神的希冀、美好的期许,元宵节作为一年一度的团圆节,就是这一文化的重要体现。

在世界各地,有华人的地方,就会庆祝元宵节。那些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很多国家,像新加坡、朝鲜、韩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地,也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元宵节。